2024年11月28日,《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于山东曲阜联合举办高层论坛,共同探讨基于中外文明互鉴的外国文学研究新视野这一重要命题。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主持。
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纪洪涛出席会议并致辞。纪洪涛介绍了曲阜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办学实力等,强调了此次论坛基于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性,同时希望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金才教授强调,外国文学研究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弘扬主流价值观;立足“大变局”的历史时代,着力阐发外国文学中的中国书写及其文化表征。
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和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主持上午论坛。中国人民大学范方俊教授指出文明互鉴对中华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重要性。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论证美国文艺复兴作家构筑文明互鉴桥梁及推动国族文化发展。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以非洲法语文学为例说明其是全球化产物和例证。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强调追求共同性是创造美好世界的思维和价值趋向,比较文学学科提供窗口。杭州师范大学周敏教授分析加勒比文学的本土与世界张力及文化间性。河海大学张海榕教授聚焦中美河流文学书写,认为两部作品具有文明互鉴价值。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兵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琳教授主持下午论坛。西南交通大学李成坚教授阐述爱尔兰文学中的“中国现象”及背后对中国文化的借鉴。郑州大学张莉教授聚焦 20 世纪 30-80 年代纽约知识分子,认为他们具共同体特征。华南理工大学苏娉教授探讨科幻文学中岛屿象征意义及与殖民历史关系。上海交通大学杨明明教授探讨俄国文学中鞑靼人形象变化及其与国家历史变迁关系。曲阜师范大学林瑛副教授、秦洪武教授以《简•爱》为例探索数智赋能的文学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和大语言模型为文学研究带来新潜能。
此次论坛发言以“中外文明互鉴”的中国立场和世界视野为背景,以“外国文学研究新视野”为创新的切入点,从学术研究的理论构建到批评实践的分享,从文明交流的历史传承到当代文学的新路径探索,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深入研讨。本次论坛进一步汇聚了构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视角、弘扬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研究共识。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秦洪武教授发表闭幕词,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图文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编辑:岳姝泽 责编:王潇 审核老师:秦洪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