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正文

秦洪武教授

发布日期:2021-04-22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 来源: 点击:

秦洪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首席专家,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研究方向带头人。198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对比语言学、翻译研究和文本数据分析。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3项;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1. 论文

[1] 大语言模型与外语教育:基于语言能力的应用研探,《外语界》,2024年第6期。(CSSCI1/2

[2] 大语言模型与语言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2期。(CSSCI1/2

[3] 外语教育思政资源高效应用探索:数字化途径,《外语电化教学》,2023年第4期。(CSSCI1/2

[4] 言说行为标记的多语分析:事件编码视角,《外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4期。(CSSCI首位,2/2

[5] 信息技术赋能外语学科建设:思路和实践,《外语高教研究》,2023年。(1/2

[6] 现代汉语历时变化特征研究:结构复杂度,《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第4期。(CSSCI1/3

[7] 非洲国家英文媒体“中非关系”报道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2/2

[8] 信息技术驱动的外语一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CSSCI首位,2/3

[9] 汉英词性块对比:数据驱动的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CSSCI扩展,2/2

[10] 数字人文中的文学话语研究——理论和方法,《中国外语》,2021年第3期。(CSSCI1/2

[11] 儒学核心概念海外传播及受纳分析:以“礼”为例,《外国语文研究(辑刊)》,2021年第2期。(CSSCI辑刊,2/2

[12]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过程性数据数字化建设:设计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2021年第2期。(CSSCI2/3

[13] 《论语》英语多译本受纳状况多维数据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4期。(CSSCI首位,1/3

[14] “一带一路”'倡议在法国的传播状况分析,《法国研究》,2020年第3期。(2/2

[15] 法语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梦”的解读,《法国研究》,2020年第3期。(2/3

[16] 法媒视野中的“中国制造2025”,《法国研究》,2020年第1期。(2/2

[17]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Played in the Evolution of Mandarin: A Corpus-based Account. In Kaibao Hu, Kyung Hye Kim (eds.),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Chinese Contexts, Palgrave Macmillan, 2020. 1/3

[18] 媒介话语构建:埃及媒体“中非关系”报道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12期。(CSSCI2/2

[19] 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总体状况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4期。(2/2

[20] 现代汉语的对比性特征——基于词性和句法关系清单的分析,《当代语言学》,2019年第3期。(CSSCI1/2

[21] 主体张扬与权力自限:论吴趼人小说的“叙事干预”,《江淮论坛》,2019年第4期。(CSSCI2/2

[22] 翻译语言影响原创语言的途径和方式——基于汉语结构复杂度的分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CSSCI1/2

[23] 中国全球治理话语传播效果评估:以“命运共同体”为例,《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第4期。(CSSCI扩展,1/2

[24] On semantic underspecification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BEFORE/AFTER+NEC, constructions. Lingua, 2018. SSCI,1/2

[25] 事件语义与语用标记词汇化的跨语言考察,《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年第6期。(CSSCI3/3

[26] 六人谈:新时代话语研究的应用与发展,《山东外语教学》,2018年第4期。(5/6

[27] 论叙事干预与译者主体性——以《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为例,《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CSSCI2/2

[28] Individualism:一个西方概念在中国的译介与重构——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中国翻译》,2018年第3期。(CSSCI2/2

[29] 儒学海外传播话语模式研究,《外语教学》,2018年第3期。(CSSCI2/2

[30] “说X”的形成:语法化、词汇化和语用化的互动,《汉语学报》,2018年第2期。(CSSCI2/2

[31] 当代英语媒体儒学传播话语分析,《中国外语》,2018年第1期。(CSSCI1/2

[32] 基于历时复合语料库的翻译与现代汉语变化考察,《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期。(CSSCI首位,2/2

[33] The development of manner of speaking marke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ragmaticalization,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7, 107.2/2

[34] 倒置动结式的事件语义分析,《外语学刊》,2017年第4期。(CSSCI2/2

[35] 翻译与现代汉语结构容量的变化——以“介词……方位词”结构为例,《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CSSCI2/2

[36] 译即“阐”“释”:许国璋先生翻译思想探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2

[37] 英汉比较与翻译专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2

[38] 词义演变的制约机制:语境和语义图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CSSCI扩展,2/2

[39] 儒学海外传播的探索性数据分析,《当代外语研究》,2016年第6期。(CSSCI扩展,1/2

[40] 从推理类话语标记的演化看翻译与现代汉语的互动,《语料库语言学》,2016年第1期。(1/3

[41] 历史语料库:类型、研制与应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CSSCI1/2

[42] 论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5期。(CSSCI首位,2/2

[43] 翻译与目标语发展的互动研究——翻译与现代汉语言据类标记的历时变化,《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CSSCI1/2

[44] 汉英口译目标语交际规范的描写研究——基于现场口译语料库中增补性偏移的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4期。(CSSCI首位,2/2

[45] 英汉平行历时语料库的创建与语料检索,《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第3期。(CSSCI扩展,2/2

[46] What is peculiar to translational Mandarin Chinese? A corpus-based study of Chinese constructions load capacity. 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 2015.2/2

[47] 中美中学生英语写作用词词长对比研究,《语料库语言学》,2014年第2期。(2/2

[48] 翻译与现代汉语对比类话语标记使用的历时变化,《外文研究》,2014年第4期。(1/2

[49] 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的转喻机制,《中国翻译》,2014年第6期。(CSSCI3/3

[50] 周瘦鹃翻译研究述评,《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2

[51] 从详述类话语标记看翻译与现代汉语话语组织的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4期。(CSSCI首位,1/2

[5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翻译语言研究十年回顾,《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CSSCI扩展,1/3

[53] 正则表达式在汉语语料检索中的应用,《外国语文》,2013年第6期。(CSSCI1/2

[54] 语料库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词汇分层和教学设计,《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4期。(2/2

[55] 重译评估的语料库方法: Robinson Crusoe的两个中译本,《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2

[56] 英语不定式使用中的问题: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3

[57] 超音段层面上汉语经验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实验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第6期。(2/2

[58] 英汉翻译与汉语原创历时语料库的研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CSSCI首位,2/2

[59] 基于语言运用的体动词逻辑转喻分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CSSCI1/2

[60] 逆语法化研究——试论古代汉语句中语气词“也”演变的过程、条件及动因,《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2/2

[61] 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词汇特征研究,《外语学刊》,2011年第1期。(CSSCI2/2

[62] 英汉语中的体动词逻辑转喻:基于语料库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暨国际英汉比较与翻译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1/1

[63] 英译汉翻译语言的结构容量:基于多译本语料库的研究,《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CSSCI1/1

[64] 论元实现的词汇化解释:英汉语中的位移动词,《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2期。(CSSCI1/2

[65] A Parallel Corpus-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al Chinese. In Richard Xiao (ed.) Using Corpora in Contrastive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0.2/2

[66] 平行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一项教学实验,《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第6期。(CSSCI3/3

[67] 基于对应语料库的英译汉语言特征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CSSCI首位,1/2

[68] 事件共指与话语连贯,《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CSSCI1/2

[69] 我国近十年“体裁理论”研究概观,《外语教学》,2009年第1期。(CSSCI2/2

[70] 英译汉语言特征探讨——基于对应语料库的宏观分析,《外语学刊》,2009年第1期。(CSSCI2/2

[71] 汉诗“象”与“意”的诗性关联及其英译处理,《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第3期。(CSSCI2/2

[72] 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第6期。(CSSCI2/3

[73] 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中国翻译》,2007年第5期。(CSSCI1/2

[74]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评介,《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第6期。(CSSCI1/2

[75] 话语中体的意义和设景功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CSSCI首位,1/1

[76] 对语言演变的形式解释与功能解释——《语言演变的动因》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CSSCI首位,1/1

[77]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分析——以“sothat”的汉语对应结构为例,《现代外语》,2004年第1期。(CSSCI1/2

[78] 汉语“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情状类型和界性分析,《当代语言学》,2002年第2期。(CSSCI1/1

[79] 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外语研究》,2001年第1期。(CSSCI1/1

[80] 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分析,《当代语言学》,2001年第1期。(CSSCI1/1

[81] 论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CSSCI1/1

[82] 上指的特殊类型及其语用分析,《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CSSCI1/2

[83] 交际法教学中的语法习得刍议,《外语界》,1998年第1期。(CSSCI1/2

[84] Do It, Do So在回指中的应用分析,《湖北电大学刊》,1996年第7期。(1/2

[85] 英语陈述句中有标记主位的汉译,《湖北电大学刊》,1995年第10期。(1/2

2. 著作

[1] 《双语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1/1

[2] 《语料库与双语对比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1/2

[3] 《基于历时语料的翻译与现代汉语互动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

[4] Type Coerc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 Event Semantics Perspectiv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1

[5] 《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年。(1/2

[6] 《英汉语篇语用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2/2

[7]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导读)

[8] 《英语搭配大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译著)

[9]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译著)

[10] 《基于语料库的多因素分析:小词置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导读)

[11] 《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参撰)

3. 专报及批示

[1]《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总体状况分析2020》研究报告,获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肯定性批示(20214月)(2/2)。

[2]《中国时政术语外媒传播效应报告》收录在中国外文局“翻译与对外话语研究动态”专报第34期。(20205月)(1/2

4. 立项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儒学海外传播文本数据库建设及传播话语研究”(17AYY006)(主持,结项)

[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围绕汉语的大型多语汉外平行语料库集群研制及应用研究”(21&ZD290)之子课题“基于多语汉外平行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主持,在研)

[3] 2021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信息技术赋能英语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Z2021268)(主持,在研)

[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949-2019)”(19ZDA338)之子课题(主持,在研)

[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17ZDA319)之子课题(主持,在研)

[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古汉语英译词典编纂与数据库建设研究”之子课题(主持,在研)

[7] 国家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2018年度课题“英语媒体涉华政治话语报道分析”(18CAT10)(主持,结项)

[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建立与加工”(10&ZD127)之子课题“大型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收集整理与历时语言/翻译加工”研究(主持,结项)。

[9]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时语料类比中的翻译与现代汉语互动研究”(10BYY008)(主持,结项)

5. 获奖

[1] 《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研究》,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4.102/4

[2] “说X”的形成:语法化、词汇化和语用化的互动,山东省第三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3.121/2)

[3] 信息技术赋能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与实践,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022.021/7

[4] 翻译语言影响原创语言的途径和方式——基于汉语结构复杂度的分析,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091/2

[5] 翻译与现代汉语结构容量的变化——以“介词……方位词”结构为例,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092/2

[6] 英译汉翻译语言的结构容量:基于多译本语料库的研究,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6.091/2

[7] 语料库语言学探索,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102/4

[8] 基于对应语料库的英译汉语言特征分析,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071/2

[9] 论元实现的词汇化解释:英汉语中的位移动词,山东省第二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071/2

[10] 英汉语篇语用学研究,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102/2

[11] 我国近十年“体裁理论”研究概观,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102/2

[12] 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分析,山东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091/1

[13] 翻译中的句法异化与归化,山东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1.121/1

[14] 论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山东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0.121/1

[15] 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分析,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1.121/1

6. 学术兼职及荣誉称号

[1]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2]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3]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常务理事

[4] 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常务理事

[5]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6] 中国语料库研究与应用联盟,副理事长

[7]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8] 《外语教学与研究》编委

[9] 山东省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首席专家

[10] 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研究方向带头人

[11] 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副会长

[12] 枣庄学院客座教授